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耿弇(四年)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
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以成功业袁宏《后汉纪》四,《后汉·耿弇》)
汉官仪上 其三十二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御史大夫尚书令司隶校尉专席号三独坐(《后汉书·王常传》注)
求通亲亲表(《文选》作《求通亲亲表》)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六、文选卷三十七
臣植言: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
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
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天德之于万物,可谓弘广矣。
盖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
其传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
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是以雍雍穆穆,风人咏之。
周公吊管蔡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
传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
亲亲之义,寔在敦固
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
伏惟陛下咨帝唐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亲,群后百僚,番休递上。
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得展于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
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固明时,臣窃自伤也。
不敢乃望交气类,脩人事,叙人伦。
近且婚媾不通,兄弟永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
恩纪之违,甚于路人;
隔阂之异,殊于胡越。
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于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
然天寔为之,谓之何哉!
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
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笃义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于贵宗等惠百司
如此,则古人之所叹,风雅之所咏,复存于圣世矣。
臣伏自思惟,岂无锥刀之用。
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于朝士矣。
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驸马奉车,趣得一号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荅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
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
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
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臣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垂三光之明者,寔在陛下。
臣闻文子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唱言者,何也?
窃不愿于圣代使有不蒙之物。
有不蒙之物,必有惨毒之怀;
故柏舟有天只之怨,谷风有弃予之叹。
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孟子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者,不敬其君者也。
臣之愚蔽,固非虞伊。
至于欲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宣缉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守。
寔怀鹤立企伫之心,敢复陈闻者,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宗子邓王皇太子改谥献悯制崇宁元年十二月辛酉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五
朕惟先皇帝在位十有六年,忧勤庶政,夙夜靡遑,祗遹先猷,功被天下。
皇嗣克生,降年不永。
重惟继序不忘之义,宜尽因心则友之恩。
用诏有官,申颁显命。
哲宗皇帝子、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邓王谥冲献,茂性生知,庶几日就,命之弗淑,人以恫嗟。
肆朕缵承,载加赠典。
爰念初诏,恩礼未隆,非所以上慰在天之灵,称朕报施之万一。
锡之命数,正位储宫
尚其精诚,知克嘉享。
可特赠皇太子,仍改赐谥曰献悯
符皇后进号太后赐名崇恩宫诏崇宁二年二月甲寅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宋大诏令集》卷一七、《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二一(第一册第二三一页)
朕入继大统,获承至尊。
永惟哲宗皇帝不克与子,而元符皇后实与定策。
推之恩义,夙夜靡忘。
邓王已追赠为皇太子
母以子贵,于古有稽;
而礼以义起,惟事之称。
宜崇位号,以慰在天之灵,称朕友恭敦报之意。
可进号太后,除依礼部所定加崇仪制外,其仪卫人数及请俸奏荐恩泽等,并依昨钦圣宪肃皇后元符三年体例施行,馀依皇后礼制施行。
其宫赐名崇恩之宫。
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 南朝宋 · 范晔
 出处:文选卷五十
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
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
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为尔。
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兼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
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扶王室,皆武人屈起。
亦有鬻缯盗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势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
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
自兹以降,讫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
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法,齐之以刑者乎!
若格之功臣,其伤已甚。
何者?
直绳则亏丧恩旧,挠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弊未远。
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事相权。
故高秩厚礼,允荅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
建武之世,侯者百数,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馀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
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郭伋亦议南阳多显,郑兴又戒功臣专任。
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故依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次云尔。
敦复建武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宣和二年五月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五
门下:爵以驭贵,禄以驭富,所以作人主之福威;
能者服采,贤者服休,所以等朝廷之位叙。
若时诸将,护以元戎,盖必有非常之功,然后行不次之赏。
暴扬伟烈,播告在廷。
崇信军承宣使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安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高敦复,谨畏而小心,沈毅而有勇。
任职滋久,而未尝有过;
遇事不择,而居惟尽忠。
源之深者流必长,善之积者庆不掩。
煌煌朱轮驷马之盛,粲粲金章紫绶之骈。
眷尔嗣人,事予潜邸。
赤心左右,一节初终。
宋昌以谋议而戴孝文,如王常以亲信而从光武
服在掌武,均于柄臣。
属者杖使节以载驱,衔王命而抗论。
凛凛而义形于色,谔谔而言皆匪躬,相如入秦,烂然完璧之迹;
苏武守节,壮哉引佩之辞。
奇节隐而不言,信赏稽于时举。
有嘉谦德,未协师言。
肆颁朕恩,用貤尔父。
彫戈簜节,授建武之旌;
皂盖朱轓,易崇信之帅。
均休真馆,衍食辕田。
并示殊私,于昭异礼。
于戏!
功大者赏不可后,宠至者志当愈坚。
眷惟老臣,奚俟多诰。
守义方之训,有怀狐突之教忠;
及亲仕之荣,兼厚曾参之孝养。
永绥寿考,益砺精忠。
可。
论中兴劄子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一、《梁溪集》卷八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八五
臣窃观自古中兴之主,未有不由祖宗积功累德,结于民心者。
周宣本于文、武,光武本于高祖、文、景,唐肃、宪、武本于神尧太宗
其植根固,其流波远,虽或中微,一旦愤起,则天戈所挥,靡不如志,兴衰拨乱,光复旧物,非偶然也。
恭惟国家膺受天命,祖功宗德,圣圣相承,重熙累洽,几二百载。
深仁厚泽,渗漉万物,民之戴宋于亿万年,何有穷已。
运遭阳九,金寇作慝,宗社颠危,不绝如线。
陛下应天顺人,缵承大统,十年于今。
励精图治,枕戈尝胆,欲戡大憝,迎还两宫,绥安区宇。
则夫克致中兴,如周、汉、唐,有不难也。
臣闻势有强弱,事有成败,虽弱而有可成之机,虽强而有必败之兆,顾其理之如何耳。
譬如医者之疗病,不问形之壮羸,惟察脉之治否,兴亡之理,何以异此?
高祖项籍相持,当是时,项籍强,高祖弱,然天下知高祖之必兴者,以其所施为当于人心也。
是以随何援此以说诸侯,多仗剑以归高祖,遂成帝业。
光武起兵以攻王莽,当时王莽强,光武弱,然天下知光武之必兴者,亦以其所施为当于人心也。
是以王常、吴汉、耿弇之流,一时英俊,皆合谋以归光武,遂致中兴。
然则强弱成败之理,槩可睹矣。
金人不道,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中国,可谓强也;
然恃其诈力,惨毒无恩,神怒人愤,其亡必暴,此虽强而有必败之兆者也。
陛下时乘六龙,保据江左,遵养时晦,可谓弱矣;
孝悌通于神明,仁心结于海县,应机而发,蓄锐而奋,其势必有起而应之者,此虽弱而有可成之机者也。
夫普天之下,皆吾土地,食土之毛,皆吾民也;
被坚执锐,为敌人之所驱役者,皆吾将士也;
垂绅󲦤笏,为敌人之所官使者,皆吾士夫也。
彼其心曷尝一日忘宋哉?
顾国家之力未能覆护之,偷生于僭伪之邦,苟免于虎狼之口而已。
陛下诚能以天下为度,拯之于涂炭之中,则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是也,岂无感动,愿复见汉官威仪,为中国礼义之人者哉!
臣愿陛下与二三大臣熟计,凡所施设,务推至诚,以当人情。
亲信仁贤以为腹心,驾御英杰以为爪牙。
谨号令使毋数改,明赏刑使当功罪。
训练士卒,修治戎器。
理财以义,使歛不及民而用度足;
积谷以时,使虽遇凶岁而馈饷丰。
知彼知己,因利乘便,大振天声以临之,臣将见四方响应,飙举云集,沛然有不可禦者。
中兴之期,已在指掌之中矣。
伏惟陛下留神幸察。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碑铭 五代 · 和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九
嘘唏。化北溟而归南溟者。
岂籓篱之羽翼。行西海而游东海者。
非池沼之鬐鳞。大鹏抟扶。
文鳐迅疾。一息万里。
壮哉伟哉。所以二华截灵河
不无擘者。六鳌负仙岛。
亦有钓人。岂殊乎杰出一时。
雄誇千古。开桓文之列国。
袭吴越之真王。况牵牛婺女之奥区。
允常寿梦之故地。犀渠鹤膝。
俗尚英豪。煮海镕山。
人多富庶。有九溪六谷之广。
三江四渎之饶。非间世英奇。
岂能开创丕构。非承家贤哲。
岂能光大勋门。尊长累朝。
绵联数世。今见越国矣。
武肃王以雄杰之姿。居丧乱之代。
拂衣云壑。砺剑烟岩。
立勤劳于六十年间。拓封疆于三千里外。
名光华夏。誓著山河。
当四境多虞。即主盟而称霸。
及中原甫定。即述职以来廷。
履行功庸。富贵寿考。
已载于世家矣。王爰居长德。
早己嗣承。益昌家国之基。
复积子孙之庆。方繄夹辅。
忽罹沦亡。巨岳其颓。
上元不憖。英灵谢世。
德泽在人。爰有嗣王
克光前烈。陈元方序先君之美。
胡伯始称乃父之清。乞书无愧之碑。
愿列不刊之史。皇帝孝治寰海。
仁守宝图。终览奏章。
备明哀恳。恩殊常品。
宠异偫藩。爰诏辅臣。
俾光先正。序曰。
钱氏之系。□□□□按氏族广类风俗通曰。
周礼有钱府上士之官。其后氏焉。
晋史有钱凤。宋史有钱乐之
陈史有钱导戢。前朝有配飨功臣巢公钱九陇
近则有翰林学士右丞钱起。光前映后。
皆见信书。列派分枝。
咸为著姓。曾祖宙。
累赠太尉。尊道贵德
应运适时。韫陆瑁之义风。
王常之忠节。德星聚处。
早光陈寔之门。仙鹤去时。
己云孙钟之贵。祖宽。
累赠太师。澡身浴德。
著信立诚。幼则比其双珠。
长则方于三虎。簪缨剑佩。
生参台省之资。簠簋铏登。
殁享公王之祭。考讳
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谥武肃
七曜祥光。五行秀气。
躬尝堕于九日曾到于八天。
项籍喑呜。人皆披靡。
甘宁謦欬。敌己悚惶。
顷者土德崩离。乾纲弛紊。
戎马生郊之后。乃龙蛇起陆之时。
于是金璧延才。英贤毕附。
豆觞抚士。勇毅争归。
才思倚柱之谣。寻应悬刀之
苦身焦思。沐雨栉风。
战波浪以拓城隍。灭烟尘而静边鄙。
神资福地。民咏乐郊
所以翼子贻孙。永使尊周辅汉。
王即武肃之第七子也。讳元瓘
字文宝杭州安国县人也。
龙章凤姿。金相玉振。
五色露迥推温润。九天霞别是辉鲜。
象弭宏开。射云鸿而中镝。
金壶墨涌。书岩石以成文。
智自神传。才由天纵。
马郑将□于学校。早洞礼经。
孙吴未演于韬钤。己明兵法。
萨孤延之沈勇。电爇虬须。
豆卢绩之至诚。泉生马足。
三时不害。六府孔修
理民则简静居怀。恤物则仁慈在念。
铜斗铁尺。俾列肆以均平。
鱼网兔罝。试小民之游惰。
五稼则分歧合穗。万民则弃戟捐矛。
每行皂盖之春。复继缁衣之美。
王起家为盐铁发运巡官。奏授尚书金部郎中
赐紫金鱼袋。寻以偏裨许再思徐绾等狼心素野。
鼠首无恒。忽搆狂谋。
私邀外寇。田頵言惟乐祸。
志欲朋奸。遽兴乌合之徒。
将逞鸡连之势。及聊加赏犒。
即请叙姻亲。荀家共举于慈明。
郤氏果求其逸少。遂请行而赴选。
用继好以恤人。虽驻危郊。
益宏善道。俟销衅隙。
寻却归。既自孝以移忠。
宜经文而纬武。承制改其端揆
授以亲军。左旋右抽。
每加训整。先偏后伍。
益显机谋。寻摧貔虎之师。
遂展鹰鹯之势。于是领吴郡组练。
破处郡妖狂。牲牢才祃于军牙。
露布己悬其贼首。其后边烽忽举。
邻寇相侵。六奇先视于羸师。
三鼓俄观于酣战。才交锋镝。
大廓氛霾。陆征则活擒李涛
水斗则兼诛涡信。既系俘囚而塞路。
收器甲以齐山。迩后欲率邻藩。
同修职贡。知不从于药石。
遂再动于征鼙。王躬领舟师。
压其□境。威生霆霹。
光夺雪霜。熊罴画布于江心。
雕鹗旌飞于天面。火镕锁断。
共仗奇谋。箭压舟平。
咸推敏智。鲸喷骇浪。
龙吼惊涛。擒贼将以寻诛。
获战船而犹在。因兹大捷。
永绝相侵。备奏丰功。
请覃茂赏。自此曾无虚岁。
绍受明恩。总青旌元纛之权。
黄阁紫垣之秩。匡时济代。
福国庇民。事父事君。
惟忠惟孝。尚父武肃王疾生六气。
奠应两楹。欲尝药以无徵。
几绝浆而过毁。将兹冥福。
爰构严祠。修道宫于割锦之坊。
创佛寺于布金之地。红楼绀殿。
岂殊七宝之金。玉磬琼钟。
不让五云之境。寻以恭承治命。
退国称藩。俯顺偫情。
割哀视事。连营受赐。
比屋知恩。给亲族以优丰。
待友于而敦睦。拱极之诚益至。
勤王之节不渝。洎大晋开基。
中原无事。续梯航之礼。
益倾铁石之心。推戴既坚。
旌酬亦至。封吴越国王
授天下兵马都元帅。又授尚书令
金印玉册。□黻□裳。
并复世官。可明朝奖。
九重城内。解宝带以颁宣。
十二闲中。选名驹而锡赉。
天福六年□□王以弟兄归任。丝竹张筵。
因抒嘉篇。久吟警句。
别泪己多红蜡泪。离杯须满绿荷杯。
诗罢酒阑。情伤疾作。
其后融风忽扇。烈焰俄烘。
骇愕既多。虚羸遂甚。
上池之药无效。聚穴之香不神。
至八月二十有四日。薨于瑶台之正寝。
享年五十有五。即以七年二月乙卯朔十九日癸酉
备卤簿葬于国城之南原。礼也。
先皇帝初闻讣奏。倍极悲伤。
久辍视朝。厚颁祭礼。
王娶扶风马氏。故雄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绰之女也。
贤明无对。令淑罕俦。
玩图史之华。著组紃之妙。
如宾合礼。逮下符诗。
方繄内助之功。忽动早彫之叹。
手拳鲁字。既叶嘉祥。
肠绕吴门。复彰吉梦。
先二年薨。有子十三人。
嗣王宏佐。粹和正气。
严重英姿。鹓雏著瑞世之文。
骥子骋睨云之步。无益之事。
略不经心。非法之言。
未尝出口。咸推夙习。
共仰老成。服周孔之楷模。
继曾颜之士行。实兴门之良允。
乃搆之全材。自罹悯凶。
共伤羸瘵。楚弃疾正当拜处。
早显神符。孙仲谋未是哭时。
须从众议。寻知国事
经禀朝恩。行庆赐以合人心。
省科徭而求民瘼。而况郭汾阳将佐
皆是公侯。萧丞相之宗亲。
从军旅。同心协力。
送往事居。市无易肆之諠。
户有不扃之咏。朝廷喜其嗣袭。
寻降渥恩。便封列土之王
用奖克家之子。制授宏佐起复镇军大将军左金吾卫上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检校太师中书令镇海镇东等军节度浙江东西等道管内观察处置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营田等使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吴越国王
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
仍赐保邦宣化忠正功臣次年又加食邑七千户。
食实封三千户。仍赐保邦宣化忠正戴功臣
长子宏僎。温州静海军使。
先一年卒。次曰宏称
东府安抚都指挥使。次曰宏侑。
弓马诸军都指挥使。次曰宏僔。
先立为吴越世子。先一年薨。
次曰宏倧。衙内诸军副都指挥使检校司徒
次曰宏偡。衙内诸军左都知兵马使检校司空
次曰宏俶。衙内诸军右都知兵马使检校司空
次曰宏亿。衙内诸军左右马步都虞候检校左仆射
次曰宏偓宏俨宏仰。并检校礼部尚书
瑶山并秀。珠树相辉。
学礼言诗。咸闻博赡。
弯弧击剑。尽富韬钤。
姜被同欢。田荆永茂。
次曰宏儒。为国披缁。
法号元悟。舍王公之娱乐。
就法宇之清幽。汤休尚著于文章。
支遁犹怜于逸骏。有女四人。
三人各有粉田。一人早栖禅宇。
王惠三吴。威加百越。
近则同赵佗士燮。远则方句践阖庐
服太叔之九言。师宣尼之四教。
十朝奖重。三纪光华。
择吉日以宣恩。选名臣而将命。
癸已岁命将作监李锴为起复使。户部侍郎张文宝吏部郎中张绚为守中书令使。
甲午岁给事中张延兵部员外郎马义为册封吴王使。乙未岁右常侍孔昭序驾部员外郎张璹为册封越王使。
丙申岁礼部尚书太常寺卿李怿户部郎中姚遐致为吴越王金印使。戊戌岁礼部尚书太常卿程逊兵部员外郎韦税充吴越国王官告使。
己亥岁尚书右丞王延司门郎中守素吴越国王册礼使庚子岁刑部尚书李怿膳部郎中薛钧天下兵马元帅官告使。
辛丑岁右谏议大夫高延赏兵部郎中李元龟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书令官告使。壬寅岁太子宾客聂延祚吏部郎中卢撰为尚书令册礼使
议者以王三端迥著。五福俱全。
且夫体物缘情。才思逸于卢骆。
象形会意。笔法继于欧虞。
补芸阁之旧编。著锦楼之新集。
六角扇羲之让美。五朵云韦陟惭工。
褒之者入云霄。挫之者坠泥滓。
孰不避王之笔端乎。勇可抉门。
力能扛鼎。燧象燧牛之智。
屡有成功。添灶减灶之谋。
累闻破敌。射穿蹲甲。
弹落翔禽。著白袍黑槊之威。
受玈矢彤弓之锡。陆断犀兕。
水斩蛟螭。孰不避王之剑端乎。
智周物表。言合机先。
能悦豫以使人。善抚循而感物。
刚柔有节。语默中规。
通白虎之偫书。继碧鸡之秀辨。
孰不避王之舌端乎。爰自妙龄。
至于壮齿。耸风姿而岳立。
蕴气度以川渟。凡有位而必升。
至无官而可授。天下之馨香已播。
人间之荣乐实多。虽未及鲐背鸡肤。
亦己有霜髯雪鬓。岂不曰寿乎。
镇千乘之邦。食万钟之禄。
明珠大贝。辐凑一方。
雾縠冰纨。云屯百帑。
龙猛之金□颇小。齐奴之锦帐未多。
采声妓于娃宫。合丝簧于绮阁。
岂不曰攸好德乎。疾疹虽加。
襟怀不挠。如浮云之易散。
念急景之难停。启手足而保全。
传箕裘而得所。岂不曰考终命乎。
有是众美。夫何恨焉。
臣素乏口才。仍疏腹稿。
方愧弼谐之绩。又亏纪述之能。
仰奉丝纶。俾铭贞琬。
辞让不获。漏略兹多。
虽文过江南。不及韩陵之石。
而恩深浙右。必同岘岭之碑。
仰副圣慈。谨为铭曰。
云起龙骧。化为侯王。
鸿骞凤翥。鹗立鹰扬
凛然劲气。卓尔雄铓。
大名之后。五世其昌。
武肃开基。奄有吴越
恩洽百城。名驰双阙。
既委招怀。复专征伐。
焘土苴茅。秉旄仗钺。
尚父弃代。元帅承家。
传荣集庆。奕叶重葩。
有典有则。去甚去奢
威名烜赫。事望光华。
谭薮纵横。词源浩渺。
曹植思迟。崔儦书少。
月夕花朝。猿岩雁沼。
笔落䌽笺。风清绿筱。
神传射诀。天富兵钤
龟文月角。燕颔虬髯。
威能伏兽。名可愈痁。
抚众以。待士持谦。
事必有恒。政皆求理。
扶弱遏强。先人后己。
但见偃风。莫闻狎水。
阜康烝黎。廓清边鄙。
量陂素广。德岳弥高。
耆旧。令肃权豪。
庭趋忠烈。府集英髦。
讲论韬略。奖劝勋劳。
自再称藩。益勤述职。
虔布诏条。动遵楷式。
每陈贡输。踰万亿。
表率方隅。匡扶社稷。
功庸罕对。渥泽无伦。
礼优伯舅。位极人臣。
镕金镂玉。龟纽龙纶。
永言当代。莫继芳尘。
禁暴戢兵。取威定霸。
方赖控临。忽闻谢。
云惨长空。星沈永夜。
号恸军民。涕泗华夏。
初闻讣奏。寻辍视朝。
深嗟旦奭。不及松乔。
倍加赠襚。久罢箫韶。
君臣分至。水陆程遥。
沦亡。英贤继袭。
擗踊悲摧。无所迨及。
益务抚循。加之周给。
人情既安。兵威自戢。
一方肃靖。三世辉荣。
朝宗事大。誓表倾城。
家世。上奏圣明。
愿书贞石。用显声名。
金玉令人。鼓旗良帅。
德盛功崇。文经武纬。
述之莫穷。言之无愧。
庶几乎万岁千秋。人见之而堕泪。
司空河东康简王墓志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一
夫圣人至德,天道福谦,大哉尧舜,贻庆长远,明两之盛,中阳篡于豢龙,百世之祀,皇家兆于鸣凤,违青丘于海北,应紫盖于江南,帝系王基,重光累叶,高祖之建天柱,列圣之补地维,荡荡乎民无得而名焉者也。
王资神昴纬,托曜房灵,体斯孝烈,不由师保,月生之对,曾何用于拟议,日近之言,无阶于等级,封河东王,加侍中,淑貌与金燧相宜,清颜与玉壶同照,授使持节南徐州刺史,武羌旅拒,亭障迁移,沙草非长广之东,湖莱近荆门之北,王常庾翼,使白面之非才,深慕曹彰,叹黄须之为可,火精不退,奚应善言,水蛭难消,徒持阴德,薨于沙镇,时年十有七,追赠司空,加鼓吹班剑,谥曰康简王,洛北占坟,河南除道,葭悲烟殿之声,剑动丰城之气,岂惟晋皇宠悼,重琅邪之赠官,魏后高文,制苍舒之哀诛(《艺文类聚》四十三)
炀帝书请绝汉王谅属籍 隋 · 王劭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一
臣闻黄帝灭炎,盖云母弟,周公诛管,信亦天伦。
叔向叔鱼仲尼谓之遗直,石碏杀石厚,丘明以为大义。
此皆经籍明文,帝王常法。
今陛下置此逆贼,度越前圣,含弘宽大,未有以谢天下。
谨案贼毒被生民者也。
是知古者同德则同姓,异德则异姓,故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有四人,唯青阳、夷鼓,与黄帝同为姬姓。
既自绝,请改其氏(《隋书·王劭传》)
读史六十四首 其二十三 清 · 洪亮吉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北郊种树集
大将王常太尉牟,啬夫游徼尽通侯。
东京人物寥寥甚,卓茂居然冠辈流。
润州江宁县瓦棺寺维摩诘画像碑 唐 · 黄元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六
夫魁北藏枢。秉三奇于紫掖。
昆西运轴。森万族于黄舆。
方领圆冠。棹九流而宗学海。
霓裳羽服。乘六甲而下仙岩
虽辰像微茫。不能味甘陈之识。
陬维窅邈。不能探章亥之功。
仁义与礼乐可遵。未出死生之境。
昏默与清虚可尚。才居天地之先。
且造化以六合为功。圣人以二门分教。
岂夫百千万劫。量其远近。
三十七品。语其功业者哉。
况性相之微。不可以名言得。
虚有之妙。不可以智力知。
三千之净土无边。八万之法门虚受。
能住不思义解脱者也。维摩诘者。
华言净名居士也。没于妙喜之国。
生于毗邪之域。大仙那提之子。
常修梵行。世号白衣居士焉
故总妙圆明。现身方丈。
无起无住。不去不来。
空色空而取真空。灭生灭而求寂灭。
或归之于无物。或得之于默然。
邪正于是路殊。语言由其道断。
居士真宗也。若乃家室不离而教传缁服。
子回向而身为白衣。让金之尊。
未即如来之位。晦玉毫之相。
空留长者之名。亦犹百谷之王。
以下莫能大。六虚之相。
居高而自卑。居士之洪谦也。
若乃移外方之诸佛。一室规乎四天。
对乐世之众生。一劫成乎七日。
毛孔之内。鼓大海之波涛。
芥子之中。郁须弥之巘崿。
掷世界于恒沙之外。不觉不知。
摄高堂于大会之前。同瞻同仰。
岚风动地。口吸莫以为难。
猛火燃天。腹贮但闻其一。
居士之神通也。若乃偫邪作梗。
诸恶延灾。众生茹焚溺之悲。
含识迫伤夷之患。由是骋自在之力。
纵无碍之威。破烦恼而击悭贪。
斩毒蛇而擒醉象。朦幢暂建。
面缚四魔。智剑才挥。
心降六贼。故使波旬振詟。
不能变帝释之容。外道摧残。
不能窃真如之业。居士之威力也。
若乃非相成光乎是相。故见于威仪。
无言假道于有言。方形于问答。
宏乞食之理。须菩提但觉茫然。
闻宴坐之谈。舍利佛不能加报。
摩诃迦叶息言于二乘。大目揵连吞声于四众。
亦由明镜内鉴。照之而不疲。
洪钟外发。扣之而必应。
是以五百弟子。同称我不堪任。
二千门人。尽得无生法忍。
居士灵辨也。若乃智总大雄。
心行菩萨。虽人我无相。
以拯救为怀。忧本无忧。
忧凡俗之忧。病本无病。
病众生之病。富室贫里。
等资其福田。酒肆淫房。
广谈其善诱。则知去重昏之小翳。
惠日而无私。□中根之大茎。
沾法雨而同润。居士之慈悲也。
若乃前际后际。无昧于因缘。
成时化时。不违于本愿。
光严悟矣。行念其道场。
新学豁然。坐知其宿命。
晨持乳钵。未息粗言。
中设饭盂。普均香气。
有疾菩萨。忧恼于是并除。
犯律比邱。疑悔由其倾盖。
居士之利益也。若乃恭承父训。
事方便以崇严。瞻望母仪。
奉智度而资受。结齐肩于法喜
坐咏宜家。期上足于尘劳。
行同入室。因风起对。
共赏慈悲。他日趋庭。
独推诚实。知识慕善。
道品所有居先。伴侣求真。
度法由其见托。居士之宗党也。
若乃上栋下宇。空寂为轮奂之资。
净服名衣。惭愧入裁缝之用。
开八正之路。则众马交驰。
坐四禅之床。则身心不动
智惠之果。秋垂无漏之林。
净妙之花。春发总持之苑。
禅悦为味。讵假珍羞。
解脱充浆。宁思玉液。
奏法音之乐。则丝竹藏声。
烧异品之香。则旃檀罢郁。
居士之游处也。于是随意所转。
觉路遐通。应缘而摄。
梁津尅济。恢勇猛之志。
则火□生莲。广□虚之因。
则水中现月。法本希有。
若都优昙之花。道之将行。
大备贝多之叶。举阎浮之国土。
礼敬忘疲。想毗耶之人天。
声尘不朽。居士之遗迹也。
得其道者。则三乘弟子。
称多闻。行其法者。
则七种学人。莫不爱乐。
是致四天赞仰而无暇。十地攀接而无阶。
王者资而九有清。偫生闻而六念作。
虽骊龙改地。共尊金粟之仪。
水土迁行。长奉宝台之供。
我国家神明造物。圣政调时。
涤瑕秽而玉镜清。刬浇讹而撝大朴。
牢笼七十七代。郁映万八千年。
率土之滨。罔有弗韪。
普天之下。共惟帝臣。
京坻积而铜爵鸣。钟鼓和而玉羊现。
将益四生之福。爰开十善之因。
精舍广祇陁之园。列郡扬净名之教。
万姓资其分别。八方畅其休明。
天地平成。于是乎汲引。
江宁县瓦棺寺变相者。晋虎头将军顾恺之所画也。
尔其上缠珠斗。下控金陵
六代为天子之都。三分入王孙之国。
礼让流行之地。英灵诞秀之乡。
鹫岩分虎踞之山。雁塔枕龙盘之水。
总幽閒与形胜。则瓦棺之寺焉。
昔有晋庄严净域。时梵侣以规模虽广。
雕饰未周。永念粹华。
每疚怀于须达。共成圆满。
而假力于檀那。凡厥施财。
莫匪鸣刹。顾君乃连扣资数百。
笇逾千万。大众眙愕。
不知其然。君习气精微。
洗心闲雅。虽缨弁混俗。
而缋素通神。乃白缁徒。
令其粉壁。于是登月殿。
掩云扉。考东汉之图。
西域之变。妙思运则冥会。
能事毕则功成。神光谢而昼夜明。
圣容开而道俗睹。振动世界。
谓弥勒菩萨下兜率之天。照耀虚空。
若多宝如来踊耆阇之地。由是士女骈比。
拥路争趋。车马轩轰。
倾都盛集。玉贝交献。
须臾而宝藏忽盈。青凫乱飞。
俄尔而铜山崛起。纳缯帛者继踵。
施衣布者架肩。当鸣刹而虽则可惊。
不崇朝而过其本数。非夫精义入神者。
孰能与于此乎。虽江山寂寥。
居处缅邈。年移代改。
留侯叹过隙之驹。郭是人非。
丁令化辽城之鹤。由是观其道场妙矣。
谓应供而来仪。床枕俨然。
疑有怀于问疾。目若将视。
眉如忽嚬。口无言而似言。
鬓不动而疑动。岂丹青之所叹咏相好之有灵哉。
顶礼者肃如在之心。瞻仰者发归依之念。
信受演说之旨。大布于人天。
住持负荷之规。实存于牧宰。
刺史琛。怀轨物之量。
韫不伐之才。五服当列土之荣。
千里负专城之寄。移风易俗。
频垂董相之帷。揖道归真。
再拥文侯之彗。长史薛宏。
以仁贤雅望。迂德于仲举之舆。
司马成景贺。以卿相高才。
屈迹于士元之骥。俱游六艺。
贮籯金而常满。共逢三朋。
揽衣珠而永悟。县令陆彦恭。
风神俊迈。境宇恬虚。
虽驯雉巳彰。实割鸡焉用。
风亭月牖。还开见宝之词。
石冷泉清。颇恣分襟之赏。
修菩萨之行。则仰之弥高。
现宰官之身。则威而不猛。
相门出相。兹焉在兹。
伫闻抟击鹏衢。栖迟凤沼。
岂徒播兹风化。奏彼弦歌而已哉。
丞郑孝义。逸气飞腾。
英怀倜傥。擢命世之标干。
舍人之符彩。我之自出。
凤楼鸣五色之雏。家之积善。
牛渚降九派之族。宏才博学。
再阅康成之门。爱客好贤。
重睹当时之驿。朋友推其令誉。
人吏偃其高风。历州县而暂劳。
献盐梅而讵远。主簿于植。
才艺早著。水镜长悬。
将骋骥于高门。先渐鸿于下位。
尉史惟清。以雍容儒雅。
门专秉直之风。以磊落才雄。
岩引乘箕之宿。则知龙驹千里。
非黄绶之所羁。鹤鸣九皋
惟青天之是瞩。家裘不坠。
望台铉而相辉。堂构克隆。
见公侯而必复。寺主昙影及徒众并诸寺大德等。
并法身挺秀。觉意圆明。
屈拔提之尊号。怀盛明之忍辱。
四十二之贤圣。接踵比肩。
一十八之□虚。心持目想。
勇猛精进。将亿耳而齐驱。
博达多闻。与阿难而并骛。
言论辨了。有类鹏
体性利根。更嘉鸯掘。
故能经行不倦。拯济忘疲。
模楷四流。笙簧二谛。
邑人左补阙冯宗右拾遗孙处元等。并资忠履孝。
抱义怀仁。凝大江之精灵。
郁高山之景行。莫不衡门育德。
华省驰声。或长揖九徵。
或光膺八命。所以东南蓄宝。
江左有人焉。既而道俗披诚。
宾僚托款。滥见推于相质。
远不让于当仁。弟子谬忝词场。
频擢桂林之秀。言瞻法宇。
早从祗树之游。睹泡影之皆虚。
悟声色之非实。虽心为形役。
而志与道俱。思惟必在于佛乘。
梦想无忘于梵行。观居士之迹。
不可思议。阅居士之言。
得未曾有。恨不亲承圣旨。
捧袂于不二之门。躬奉尊颜。
跪履于大千之界。托菩萨之下位。
共拂天花。接比邱之末行。
同窥圣果。昔赞舞鸾之化。
每有愿于揄扬。今从问鹏之游。
岂得默而无述。尔时欲重宣此义。
是以敢作铭云。其词曰。
元气浩浩。大匠存存。
锤鞴精粹。折托乾坤。
四生有劫。六趣无门。
爱流夕涨。尘飞昼昏(其一)
巍哉世雄。应期来现。
妙矣居士。随缘利见。
大庇生灵。遂荒台殿。
劫尘遐邈。恒沙法遍(其二)
空床寂寂。虚室闲闲。
文殊奄至。波旬遽还。
拔毛沃海。剖藏山。
地分珠柱。天润玉颜(其三)
智惠无边。威灵具足。
广延宝座。高蹈金粟
振动人天。津梁道俗。
火宅垂荫。幽徒炳烛(其四)
于赫有晋。像教斯传。
缋事□矣。灵仪在焉。
神光夕照。瑞相朝圆。
赩如电掣。皎若星悬(其五)
我皇垂拱。诞膺宝位。
控引四流。陶钧万类。
法阐妙有。灵通梦寐。
政事以和。物无不利(其六)
天阴南斗。地拥东吴
江山作固。台垒称都。
俗富英俊。人多给孤。
庄严结构。炳焕规模(其七)
瞻彼邦邑。媚兹寮寀。
化偃一同。声驰四海。
王常莹。松筠不改。
乃眷道场。肃焉如在(其八)
薄游净域。永念毗耶。
香如致饭。衣似持花。
嚬容示疾。启齿降邪。
室怀方丈。会想无遮(其九)
杳杳三界。茫茫九有。
瞻仰睟容。思惟受手。
式刊贞石。佥图不朽。
盛烈鸿名。天长地久(其十)
东方篇赠某公 明 · 王应鹏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八
东方盗起颜神镇,凿山偷矿争相奋。
官兵动地下济城,流入河南掠州郡。
河南州郡无夙备,卒然有警俱奔溃。
长吏只图得倖免,岂敢勒兵与之对。
贼势长驱日以张,揭竿蜂起全无畏。
羽书中夜报未央,天子震怒矜居氓。
诏令司马选将士,立殄此贼无周章
将军鲁某众所举,低头受策谒乌府
老兄首言当截屠,慎勿驱之变王土,事在沉舟并破釜。
旧时刘家两兄弟,杀人流血日满地。
后来虽云湛海中,凡其所经何酷凶。
余也此时亦在座,闻之不觉兴愚懦。
将军能不负所言,顷刻便将贼锋挫。
人知将军走狗功,岂知定策为老兄。
昨朝莱芜盗复起,云是王堂之旧旅。
公然劫库复攻城,县令束手民无倚。
朝臣闻之俱蹙悸,又恐流入河南去。
余独轩然发一笑,老兄既在何足虑。
事无左验信者稀,从头又说将军事。
未几三日有捷音,乃闻此贼都成擒。
若非老兄霹雳手,依违之辈其能任。
纵贼出境有时令,老兄申诫人心定。
中丞建节更东来,把截正喜诸道并。
釜鱼尚欲归故巢,伏兵已据蒙山高。
是时王常穷万巘,督战况为吕与萧。
诸公经略皆人豪,协谋何足袪纤妖。
设使此贼袪不力,民之向背犹未的。
我昔揽辔曾东巡,年饥眼见民相食。
况是武皇驾南征,遂使公私无寸积。
赈文乞帝帝曰可,白金赐出三千颗。
六郡何民不腹枵,勺水岂救方然火。
只今旱劳又频年,横征暴索还依然。
固知此贼当早戮,不知此贼亦可怜。
此贼亦是吾赤子,吾何使其至于此。
老兄自咎巡无状,谦光益盛谁不谅。
若论弊政所由来,如我无状真当让。
重贻危事今已安,更赖图危遗保障。
君不见治国如治病,东方之病悬微命,涣邪不若元气胜。
午歇惠安寺 宋 · 龚况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寒食都来数日闲,颜卿家帖到今传。
此公刚鲠无情煞,到得春时也自怜。
净光大师塔铭 北宋 · 释澄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
师讳羲寂字常照,俗胡氏,永嘉人也。
削染于本郡开元寺
年十九受具,业律于会稽,寻依国清习天台教。
智者师湛然师,灯灯相续,遍布寰宇。
唐武宗焚毁,微言暂污,传持中废。
而能苦心研味,在处宣通,制科考文,诲人无倦。
居山四十五载,禀学二百馀人。
邓王钱氏有国之日,钦其道德,赐紫衣师号,树宇以安之,赍腊供以延之。
今天下郡府匡化绍隆,多其弟子。
师与人授菩萨戒,约数十万,其德行事状备载僧史。
雍熙四年丁亥十一月四日,迁化于丈室,春秋六十九,僧腊五十。
明年改元端拱岁次戊子季夏十六日,建塔亭,葬于国清寺东南隅
善来弟子二十馀人,长曰令馀、令继,箕裘者曰皎如,实克负荷,事之以礼,葬之以礼。
夫如是,又何憾焉?
愚忝传后焰,备熟前踪,乃为铭曰:
智者圆宗,师后躅。
代产奇士,温其如玉。
兴教劬劳,诲人委曲。
法海扬帆,昏衢秉烛。
锡振何处?
塔局深谷。
法子法孙,灯灯相续。
按:《螺溪振祖集》,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又见《续藏经》第二编第五套第五册。
东宫故事十四首 其九 某月某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五
《三朝宝训》:至道元年太宗谓近臣曰:「勤政忧民,帝王常事。
朕不以奢逸为念,而以勤政为乐,光阴迅速,不觉日月之逝。
大凡理世少,乱世多;
君子少,小人多。
人君听断苟能尽识人之情伪,四方远近巨细无不通达,方可控御天下。
前代人君多为左右所制,德宗才发言,卢杞已知,如此天下何由得理也」?
某窃观自唐尧至于五代凡三千三百年,其间惟三代、汉、唐享国最久。
然而传十六王,其可称者启与少康而已。
汤传二十八王,其可称者仅六、七作而已。
周传三十六王,其可称者成康太平、宣王中兴而已。
汉祀四百,则不过乎七制。
唐世二十,则不过乎三君。
此无他,君子常少,是以治世如此其少也;
小人多,是以乱世如此其多也。
惟我太宗笃于稽古,勤于为政,照前代之得失,察斯民之情伪,进君子而退小人,削僭伪而底混一,固已追尧舜之轨辙,陋汉唐之陵夷矣,犹且不自满假,谆谆然以德宗为戒,卜年万亿,岂无自而然哉!
两汉 其六 光武 南宋 · 戴溪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一
封禅,其秦汉之侈心乎!
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
人之好自侈大,何所不至哉!
极其侈大之意施于人,无以加矣。
而复饰说以诬上天,盛礼乐,侈仪卫,张大功德,升中乔岳,告成于天,若此可以明布天下,誇示群臣,跨越前王,传诵来世,此秦始皇之初心也。
后之人君曷为而效之?
有言亡秦之于太平之时,则闻者莫不恶之,又从而罪之,独奈何效秦始皇之侈,以为帝王之盛事乎?
就使前世帝王常行之,始皇帝亦为之,吾犹当废之。
而况前世帝王未始行之,秦始皇实始为之,吾独奈何效之。
吾观秦、汉以来致治之君,幸而海内无事,百姓安生业,四海无外警,则歉然以不得封禅为缺。
又幸而举行是礼,则君臣动色,交相庆贺,以为太平之极功。
其亦习于秦、汉之事,而不察于三代之故,相仍而不可变耶?
光武、唐太宗皆明智有馀,而执德不坚,始之所行未尝不善,终之所行乃大不然,余是以知侈心之难忘也。
光武之言曰:「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其自知甚明,自处甚谦,然未尝以封禅为非是也。
他日感会昌之符,欣然从之,固亦不待劝请矣。
太宗之论又异于光武矣,若曰:「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为不及始皇耶」?
群臣犹固请不已,意欲从之,独魏郑公以为时不可耳。
贞观之末,屡欲东封,以事而止。
由此言之,太宗非真知封禅之不足为,魏郑公非真知封禅之不可为,意有所欲为,事有所未可行,待时而后动尔。
夫王者父事天,母事地,兆南郊而就阳,因吉土以升中,巡狩而告祭柴望,对越上天可也。
燔燎于山下,则固已毕祭矣。
登封于山上,金泥玉检之藏,秘而不得宣,果为何说?
是亦不过秘祝之意耳,果何与于事天哉!
劳民费财,上不足以格天,而下无补于民,徒事外虚名以惊世俗,此三代圣人所决不为者。
后之儒者事至治之君,当太平之时,其毋曰封禅云,则善矣。
时议三篇(并表) 其三 下篇759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时之议者或相问曰。今天子思安苍生。
思灭奸逆。思致太平。
方力图之。非不勤劳。
于今四年。而说者异之。
何哉。时之议者或相对曰。
如天子所思。如说者所异。
天子大臣。非不知之。
凡有制诰。皆尝言及。
言虽慇勤。事皆不行。
前后再三。颇类谐戏
今或有仁恤之诏。忧勤之诰。
人皆族立党语。指而议之。
其由何哉。以言而不行之故也。
天子不知其然。以为言虽不行。
足堪沮劝。呜呼。
沮劝之道。在明审均当。
而必行也。必不行矣。
有言何为。自太古以来。
致理兴化。未有言之不行。
而能至矣。若天子能追行已言之令。
必行将来之法。且免天下无端杂徭。
且除天下随时弊法。且去天下拘忌烦令。
必任天下贤异君子。屏斥天下奸邪小人。
然后推仁信威令。与之不惑。
帝王常道。何为不及。
曹璨移镇彰国加恩制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东封)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宋大诏令集》卷九七
门下:王者膺图御极,所以宗社之景灵;
勒崇垂鸿,所以答昊穹之丕贶。
顾惟凉薄之德,获修旷绝之仪,既大典以克成,霈鸿恩而允洽。
其有早提禁旅,方践斋坛,用旌翼戴之茂勋,宜示便蕃之异渥。
忠果雄勇翊戴功臣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天德军节度丰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使持节丰州诸军事丰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广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曹璨,谦和有守,沉厚寡言。
王常金石之心,擅郤縠诗书之美。
玉钤金匮,信谓神传;
龙节虎符,聿光世济。
而自屡贞师律,护彼塞垣,得中权后劲之谋,有左马右人之勇。
驭众之名夙著,捍边之效居多。
乃者建以双旌,董吾万骑,谒山园于洛邑,崇封祀于乔邱。
当和銮展义之时,奉心膂居留之寄,而能徼巡辇毂,训练貔貅,纪律用张。
里闾自肃。
属纯禧之是锡,在庆泽以宜均。
俾正名于戎麾,仍易地于侯服。
胙土并加于井赋,拱宸益耀于勋庸。
是谓宠迁,固无虚授。
于戏!
公侯必复,已符有后之言;
富贵不骄,更励若惊之志。
式昭前烈,勉树休声。
服我训词,勿忘祗
可。